职教通讯

职海观潮

  • 是蓝海,不是红海

    庄西真;

    <正>1986年以前我做了13年的学生,小学5年、初中3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提前考高中和小中专)、高中3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参加高考)、师范专科学校2年。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最多的就是读完书以后不管干什么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1986年到现在,我做了39年教师,先是在普通高中、后来在普通高校做教师(在不普通的高中、不普通的高校做教师的滋味没有品尝过),不管换几个单位,听得最多的也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2025年07期 No.59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理论前沿

  • 组织跨界融合视角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研究

    甘宜涛;

    从组织跨界融合的视角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跨越组织边界建立跨界融合区域,确立交互联系,推动产教优势资源整合,并指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组织间边界包括“相对边界”和“绝对边界”。分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组织间关系,发现其是通过共享资源增强彼此间的交互关联,依托跨界融合区域削弱组织边界壁垒,依靠跨界团队保障业务开展。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策略:创新界面管理机制,化解界面冲突;突破制度边界,协调双方利益;强化技术赋能,实现智慧治理。

    2025年07期 No.590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微观情境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

    罗颖;陈晓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可以看作是微观教育情境下学校和企业中多元主体之间进行的互动仪式。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透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形式化导致参与主体身体在场不足、校企合作互动不良导致情感能量匮乏、校企合作主体异质导致共同关注焦点分化、校企合作边界模糊导致权责界定不明确。基于此,应创造校企合作互动情境、促进校企积极情感共享、均衡协调校企双方利益、建立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以期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期 No.590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专题策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

  • 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霍佳玥;林玥茹;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关键性作用更为凸显,其不仅有利于实现职普融通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愿景与促进个体多样化发展的目的,更能在发挥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桥梁功能时展现出比较优势。然而,目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认知与目标设定模糊、课程设置滞后与教学实施形式化、评价机制与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有效推进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对劳动教育的全面认知,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推进教学实施创新;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职普互通合作机制。

    2025年07期 No.590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为何与何为——基于身体哲学视角的探讨

    李强;游子欢;

    劳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身体哲学视角,从身体主体、具身认知、身体规训等维度诠释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深度内涵,解析其本然、应然、必然逻辑发展,阐明其诉求在于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涵养劳模工匠精神、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可为路径:激活学生主体,构建劳动教育育人生态;重构场域,创建“劳动教育+”育人平台;创新机制,完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2025年07期 No.590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职教治理

  • 因“融”而兴: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政策演进、内在逻辑及拓展进路

    冯立元;孙萍;刘任熊;季云峰;

    基于政策演进视角,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政策演进历程:科教体系二元分立的制度初创阶段;科教结合初步探索的散点互动阶段;从科教协同创新到全域联动的系统整合阶段;“教育—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生态化重构的战略融汇阶段。在此基础上,揭示其“需求牵引—制度创新—系统协同—生态重构”的内在演进逻辑,并提出未来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的拓展进路:深化战略引领,构建协同创新新格局;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融汇新生态;突破制度瓶颈,激发融合发展新动能;推进开放交流,形成全球合作新样态。

    2025年07期 No.590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中国特色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构建:条件、现状与突破

    崔吉;卞凌晶;徐媛媛;张栋林;

    构建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助推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化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构建需要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和“合法合规,有效运行”两个前提条件为基石。针对当前学徒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双方权责不明确、双方沟通协调不畅、资源共建共享合力不强、学徒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构建了高效利益驱动机制、紧密型沟通协调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及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内的运行体系。校企协同建立的运行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双方参与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双方在日常交流、处理矛盾和分歧等方面的互动性,提升双方在硬件、软件、数据资源上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双方在学徒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措施,从而高质量地促进校企双主体的深度合作。

    2025年07期 No.590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高等职教

  •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

    徐鸿钧;刘洁;

    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为了破解当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适配性矛盾,提出以下建议:健全制度供给,加强政策保障;深化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层次结构;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标准建设。

    2025年07期 No.590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数智化赋能高职学生高质量职业认同的路径研究

    和煦晨;

    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当前高职学生面临多维职业认同困境:个体层面存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错位、职业决策能力薄弱;院校层面受限于课程同质化与教师指导能力薄弱;环境层面遭遇家庭隐性干预与社会支持碎片化,导致学生“技能习得与职业价值剥离”的认同危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数智化赋能的创新路径:通过精准画像与虚拟试错修复个体认知偏差;依托智能课程生态与教师角色升级重构培养体系;借力场景化职业训练与协同网络贯通“政校企”育人生态,形成“认知—能力—认同”一体化培养机制。

    2025年07期 No.590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师生发展

  • 教育新基建背景下职技高师定制化培养研究

    来文静;路宝利;

    职技高师定制化培养契合“因材施教”思想、“类型教育”属性,在新基建背景下,信息化“学堂”、以“客户”为中心和智慧“教学力”三个重要因素将定制化培养的理想照向现实,呈现出个性化、智慧化、协同化、规模化特征。定制化培养方案、定制化学习程序、定制化教学样态和定制化服务系统四个模块共同勾勒出职技高师定制化培养的实施图景。同时,需注意的是,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伴随新挑战、新风险的生成,需厘清“新”模糊认识,树立培养之标;重视“建”基石底座,奠基培养之根;保持“人”价值平衡,穷究教育本质;立足“享”资源掣肘,再思教育公平。

    2025年07期 No.590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增值评价视角下中职学生不同群体学业差异研究——以浙江省H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曾善鹏;宣琪;郑育琛;胡平;

    通过采集浙江省H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入学学生的数据,以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作为前测成绩,以第三学期的期末考试为后测成绩,采用成长百分等级模型计算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的增值,探索生源类型对学科增值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性别对不同学科的增值影响不一致;(2)不同户籍类型生源的学科增值差异不显著;(3)录取类型对不同学科的增值影响不一致;(4)学制类别对不同学科的增值影响不一致;(5)学科前测成绩对不同学科的增值影响不一致。基于上述结论,得到如下启示和建议:(1)密切关注男生的学业成长以及学业状况;(2)重视学生间的数学差异,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3)适当扩大中高职一体化的五年制招生规模;(4)深化对初中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再认识;(5)有必要推行全员参与中考的做法。

    2025年07期 No.590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比较教育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特点及启示

    汪伟旭;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通过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以及鼓励教师实施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认知和规划能力,实现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突破性进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借鉴多伦多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优质经验,设定个体职业发展目标,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培育专业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提升师资水平;丰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创新授课形式;完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三方联动。

    2025年07期 No.590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改革探索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的教育导向作用及其依法治理

    菅从进;霍广卿;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是由非国家性质的评价机构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级水平进行考核和认定的一种社会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这种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技能型社会的建立具有教育导向作用。但是,目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的运行缺乏法治保障,因而存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权寻租、证书违规使用以及证书含金量差等矛盾,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的教育导向作用走向消极面向。所以,应当在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权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建立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法律治理路径,健全公民监督机制,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依法治理,最终发挥其教育导向的正向作用。

    2025年07期 No.590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中职学校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逻辑架构与优化策略——以中职学校“模拟导游”课程为例

    虞燕芬;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大单元主题与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进阶、教学评价等要素。以“模拟导游”综合实践课程为例,在阐释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改革价值、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大单元项目的结构化构建、教学目标的多维化设计、任务实施的情境化与精细化、表现性评价的系统化构建等教学优化路径,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落实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无缝对接。

    2025年07期 No.590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1+X”证书制度视角下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退役士兵为生源》推介

    刘家枢;

    <正>退役军人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职业培训与发展受到高度重视。2024年7月29日,习近平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目前,关于退役士兵职业培训与发展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何应林博士的专著《“1+X”证书制度视角下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退役士兵为生源》,从“1+X”证书制度的视角探寻面向退役士兵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对“1+X”证书制度的实践发展与理论要点进行了分析,对美国等10个国家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对高职“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退役士兵学生存在的价值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退役士兵生源的高职“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退役士兵生源的高职“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对其培养机制进行了阐述。该著作丰富了我国基于退役士兵生源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创新意义。总体来看,该著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2025年07期 No.59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职教通讯》投稿须知

    <正>《职教通讯》(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理工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一直秉持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刊宗旨,关注职教改革与发展,主要开设“理论前沿”“专题研究”“职教治理”“高等职教”“师生发展”“比较教育”“改革探索”等栏目。本刊欢迎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惠赐佳作!

    2025年07期 No.59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