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通讯

职海观潮

  • 和学生打交道的人

    庄西真;

    <正>有时候,为了方便讨论,我会把职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和物打交道的职业,比如工程师、钳工、采油工、装配工等;一类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比如教师、公务员等,这两类职业的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知识储备、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属于后一种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具体来说是和特定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打交道的以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职业。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主要表现为,作为交往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借助特定的中介内容实现有效的相互作用,使本来比较松散的一般交往转化为一种联系更为紧密、目的更为明确、机制更为精细的特定交往。

    2025年09期 No.59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理论前沿

  • 数智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之变革:基于海德格尔“器物上手论”的审思

    谢盈盈;杨虹;

    数智技术的深度渗透使得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面临工具形态虚拟化、实践场域数字化、主体关系技术化的冲击。海德格尔“器物上手论”强调工具在使用中的“透明性”与“实践优先性”,主张技术应服务于人的存在意义而非遮蔽劳动本质。这为理解和重构劳动教育提供了关键理论视角,揭示了数智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双重面向——技术赋能下的教育生态更迭之“变”与劳动本质及育人初心坚守之“不变”。面对工具理性僭越、具身体验弱化及价值共识断裂等异化趋向,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需要在技术适应与人文坚守间找到平衡点,在教育理念上秉持技术祛魅与主体澄明,重构“情境真实性—具身参与性”的课程教学框架,实现教师角色从知识技能传授者到存在引导者的转型,创新“工具上手度—世界关联度—存在觉知深度”的三维评价范式,以培育既能驾驭新技术又能保持人性本质的新时代劳动者、完满职业人。

    2025年09期 No.592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技工教育赋能新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魏银银;李文静;

    技工教育秉承服务国家实业发展的使命,培养了大量产业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在服务新产业体系的构建中肩负重要使命。立足新时代我国产业体系结构性变革,系统阐释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内核的新产业内涵、发展态势及其对技工教育的牵引作用,并深刻剖析技工教育赋能新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构建以协同治理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实施以能力画像为基础的个性化培养与动态评估机制、建立基于产业需求动态响应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构建融数字技能与跨专业素养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推进虚实融合的数字化教学场景建设、打造“教练化+导师化”双重能力师资队伍,推动产教资源融合共生与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实现技工教育与新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2025年09期 No.592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专题策划:职业教育教材

  • 教材使用质量: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质量评价的新视角

    李政;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质量的评价,应从对教材文本的静态分析转向对教材使用质量的评价。基于场域理论,运用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模型和雷萨特的“四主体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场域包括教师、学生和知识三个主体,其中教材在教师、学生与专业知识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这构成了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使用质量评价的新的理论框架,即从专业课教材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学生与知识三对关系的能力入手,构建专业课教材使用质量评价新范式。该评价范式的目的在于激励教材的编写者和编辑团队更加注重教材的使用价值,评价指标的设计应由指向教材本身转为指向教材调节功能的落实情况,评价方法应由分离式评价转向整合式评价。

    2025年09期 No.592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我国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内涵、问题及完善路径

    孙帅帅;

    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重要制度。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能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弥补我国职业教育部分教材短缺以及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具有通用性、高质量性和规划性等特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存在内部协同性不足、品类和数量契合度不高、遴选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未来应科学规划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品类和数量,采取分类遴选的方式遴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制度。

    2025年09期 No.592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如何生产一本好教材——英、法、德职业教育高质量教材生产机制的比较研究

    朱浩然;王涵;陆敏艺;关珊珊;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材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英国、法国和德国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管理和评价机制的比较研究发现,三国职业教育高质量教材的生产过程体现出共通的质量观:内容必须严格匹配国家课程框架与行业需求,体现合规性与职业导向性;教材需围绕学习者展开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任务与多样化形式,支持学习个性化与教学差异化;教材开发需嵌入系统性的质量保障机制。高质量教材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媒介,更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教育公平以及联通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桥梁。

    2025年09期 No.592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职教治理

  • 都市边缘区低技能劳动力职业技能生态系统的构建

    皮江红;李会真;

    提高职业技能是解决都市边缘区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关键举措。职业技能生态系统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城市融入能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首先,从理论上剖析低技能劳动力职业技能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其次,从实践上探寻低技能劳动力职业技能生态系统构建的主要障碍。再次,以杭州市为例,总结都市边缘区低技能劳动力职业技能生态系统的模式和经验。最后,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层面提出都市边缘区低技能劳动力职业技能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

    2025年09期 No.592 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困境与路径

    汪春燕;谢梦;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绿色低碳转型与数字智能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突破传统增长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作为衔接产业与教育的枢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重塑高素质创新人才供给体系、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培育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能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但仍然存在教育理念与产业需求衔接不畅、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结构性短缺、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双重不足、跨学科协同育人机制短缺、课程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速度等深层困境。为此,应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体系、推进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改革、强化绿色理念融入双创教育、培育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与创新动能。

    2025年09期 No.59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高等职教

  • 高职“分类培养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邵孜科;孙春洋;金立艳;

    在探索学生分类型培养过程中,高职教育形成了选拔式、目标式、大类式和分层式四种分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可知,这四种培养模式存在目标设定模糊、资源适配失衡、群体评价缺失等共性问题。从产业逻辑、政策逻辑与教育逻辑剖析优化分类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构建“分类培养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分类型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9期 No.592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师生发展

  • 数智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现实困境、深层归因与实践进路

    庄丽丽;广少奎;

    高职学生掌握符合数智时代需求的职业技能素养,是职业教育适应技术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学习面临职业技能素养与岗位需求失配、职业技能学习方式与数智技术错位和职业技能实践与职业情感脱节的现实困境。其根源在于高职院校重“显性技能提升”轻“高阶思维塑造”导致学生职业技能学习浅层化,重“智能技术应用”轻“智能素养提升”引发人机协同智能素养缺失,以及重“职业技能培养”轻“职业情感养成”产生职业情感疏离等。据此提出人机深度融合赋能职业技能深度学习、创新职业技能学习新范式、培育人机协同的职业情感等实践进路。

    2025年09期 No.592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比较教育

  • 菲律宾技术与生计教育课程开发特点与镜鉴

    杨素萍;陈玉婷;陈越;

    在历史文脉延续、国民经济发展、教育体制完善的背景下,菲律宾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发了包括技能课程与创业课程两种类别的技术与生计教育课程,涵盖家政业、农渔业、工艺业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等众多领域,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指导与终身学习的职业技能。该课程具有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提质增效的课程转向、技能为先的师资塑造等特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可以构建全学段贯通的职普融合育人体系、打造“三维立体”式实践育人生态、筑牢产教融合的教师发展范式。

    2025年09期 No.592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改革探索

  • 职业教育思政教育一体化构建:从理念到行动

    唐云清;贺伟;

    职业教育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其系统性推进是坚持系统思维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就是要构建纵向贯通各学段、横向融通各环节,联动家校社企资源,贯穿学生素养培养全链条的育人体系,主要体现在目标、内容、方法、师资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建立梯次衔接、互学互鉴的纵向贯通机制,建立各司其职、耦合联动的横向协同机制,建立共建共用、动态更新的资源共享机制。

    2025年09期 No.592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自主·调适·共生:中职班会课自组织机制的建构与实践——一项基于CAS和SDT理论的行动研究

    俞秀玲;

    班会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素养培育、人格发展和班集体建设方面作用显著。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中职班会课的自组织机制,并进行机制实践与验证。首先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内涵及适用性进行分析,其次构建了包含“自主驱动—协同调适—规则共生”等环节的自组织机制,最后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了12课时共三轮的行动研究,以验证并完善班会课自组织机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课堂参与度、学生认同度、班级自组织能力和班级归属感等方面的提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为中职班会课由“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组织”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可操作范式。

    2025年09期 No.592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 《在实践中学会实践:职业教育课题研究与教学成果培育指引》推介

    庄西真;

    <正>毛主席的书我经常读,每次读都有启发。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著名讲话。他指出:“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方法的确很重要,干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教育也不例外。口号喊了一大堆,概念提了一箩筐,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好方法,都将是空话。

    2025年09期 No.59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 《职教通讯》投稿须知

    <正>《职教通讯》(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理工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一直秉持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刊宗旨,关注职教改革与发展,主要开设“理论前沿”“专题研究”“职教治理”“高等职教”“师生发展”“比较教育”“改革探索”等栏目。本刊欢迎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惠赐佳作!◆来稿要求1.来稿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字数以7000-15000 字为宜,优质稿件可不受字数限制。

    2025年09期 No.59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