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通讯

职海观潮

  • 这才是职业教育应该培养的人

    庄西真;

    <正>我几乎每天都开车上班,也经常乘高铁出差,以前都不知道一辆汽车、一列高铁有多少零部件构成,最近查了一下,才知道一辆普通家用车(如中档轿车)通常由1万—1.5万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成,若包含螺栓、垫片等小零件,总数可达2万个左右,一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大概由4万多个零部件组成;又接着查了一下,得知不管是汽车,还是高速列车,它们当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要经过设计、下料、加工等复杂环节。

    2025年10期 No.59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理论前沿

  •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重塑及其路径创新

    刘红梅;李森;

    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其深厚的历史根基与明确的政策引领,但在实践场域,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面临诸多困境。为回应这一现实问题,从价值认知、实践定位与实施方式三个层面系统阐释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价值重塑的应然方向,进而从目标、课程、实践、评价与文化五个维度,提出“五位一体”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价值创新路径。

    2025年10期 No.593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世赛何以促进学生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协同发展——基于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奖作品的研究

    王涛涛;

    聚焦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奖作品,深入分析世赛在推动学生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协同提升方面的作用,发现其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职业素养和产教融合四大核心因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在技术创新与职业素养的双向促进机制中,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还增强了其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及创新思维等职业素养。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和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需求。

    2025年10期 No.593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专题策划:职教教师创新团队

  • 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演进历程、发展向度与实践进路

    王露莹 ;戎成;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与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逐步演进至结构优化与专业精进,最终迈入协同创新与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显示出三个发展向度,即治理模式从项目管理向常态长效治理转变、建设重点从强调教师个体“双师”能力提升向优化师资队伍“双师”结构调整、服务面向从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到服务产业发展。为此,需深化教师创新团队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团队管理效能,聚焦教师创新团队整体“双师”能力提升、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夯实教师创新团队服务产业发展根基、激发团队创新活力,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10期 No.593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蜂巢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的内涵审视与建设路径

    傅卫莉;戴智敏;

    建设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团队是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基于蜂巢理论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合作型及适应性等核心特征,构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应具备的目标趋同、结构融通、运作协同与实践创新等核心内涵,深刻剖析当前团队建设存在的目标模糊、结构单一、协作松散与创新局限等现实困境,提出明确团队发展目标、优化团队组织结构、加强团队协同管理、提升团队实践价值等建设路径,以期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效能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案。

    2025年10期 No.59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职教治理

  •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教师双创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肖贻杰;姚淼;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科学地理解教师的双创能力。基于科教融汇背景,在运用文献分析法构建高职教师双创能力初始模型的基础上,对1 852份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开展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双创教育教学能力、双创实践能力、双创精神、专业技术能力等4个维度、12个子维度的高职教师双创能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可以作为测量高职教师双创能力水平的工具,为培育和提升其双创能力提供参考依据。高职院校要特别强化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育、双创实践能力的锤炼、双创精神的塑造及专业技术能力的磨炼。

    2025年10期 No.593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基于CIPP模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崔雪;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载体,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急需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以引导其高质量发展。基于CIPP模型理论框架,将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量化统计分析相结合,系统构建了涵盖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的四维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采用Likert五级量表采集专家共识,运用变异系数(CV>25%)筛选优化指标,最终形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框架。该体系实现了教育目标适切性、资源配置效率、教学实施质量与社会价值产出的多维度协同评价,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标准化建设和特色化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

    2025年10期 No.593 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高等职教

  • 高职县域产业学院创新治理研究——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县域产业学院为个案

    徐旦;张启富;

    高职院校下沉县域举办产业学院是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支撑县域产业发展、服务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应势之举。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县域产业学院虽已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县域产业学院为案例,剖析其以“扎根地方办学、服务地方发展”为办学理念开展的系列改革实践探索,提出县域产业学院创新治理的基本路径: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夯实自主治理基础;完善多元共治机制,保障主体治理话语权;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的治理目标。

    2025年10期 No.593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有组织科研推动高职院校科教融汇的逻辑、问题与路径

    巫程成;边宇琪;

    科教融汇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组织科研视域下推进高职院校科教融汇具有人才培养的教育逻辑、创新发展的技术逻辑、教育管理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有组织科研视域下推动高职院校科教融汇的主要问题有组织科研“不准”“不统”“不强”“滞后”等前端性问题和科教融汇“不深”“不实”“不足”“不够”结果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实践路径,对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助力科教融汇的制度建设;组织科研团队协作攻关,推动科教融汇的治理机制;长期跟踪研究产业趋势,构建科教融汇的教育生态;凸显高职院校研究功能,推进科教融汇的平台建设。

    2025年10期 No.593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师生发展

  •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

    陶佳欣;马欣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教学理念滞后守旧、数字职业素养教育渗透不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数字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有限、综合应对能力水平较低尤其是数字应用能力不足、职业素养认知欠缺、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教学理念与技术创新融合、深化数字职业素养渗透、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就业能力。

    2025年10期 No.593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现实挑战、影响因素与实施进路

    荀大勇;丁卓燕;

    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正面临四重挑战:意识认知偏差、知识结构失衡、育人价值消隐、安全规范缺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发现,个体特质、教学行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成为影响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关键要素。为切实提升中职老师的数字素养,可实施“四维一体”进路:以制度激活发展动力、借培训搭建能力框架、靠实践推动应用创新、用治理优化育人生态,为职教数智化筑牢师资根基。

    2025年10期 No.593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比较教育

  • 重塑国际数字领导力: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数字化转型策略探究

    胡开升;苏嘉康;郝理想;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和数字领导力的关键支撑。英国通过制定国家战略框架、深化产教融合、升级数字基础设施、系统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等策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与数字经济需求动态适配。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强化政策协同与制度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优化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完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体系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策略,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25年10期 No.593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改革探索

  • 数字化时代下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王尧;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已成为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推手,不仅改变着知识传递的方式,更加快了教育服务形态重塑的步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养提升。本文从政策、技术和市场三个维度剖析了数字化时代下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驱动力,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下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数字化时代下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0期 No.593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职业院校中医药专业实习生“双主体”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顾慧丽;潘薇;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中医药专业实习生正处于从校园走向临床一线的关键过渡期,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中医药专业实习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管理主体割裂、协同机制缺失,教育内容脱节、融合深度不够,育人队伍分离、教师功能单一,评价方式片面、反馈激励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双主体”思政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并阐述其内涵,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协同管理机制、打造融合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构建策略,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中医药“工匠”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No.593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职教通讯》2025年重点选题

    <正>~~

    2025年10期 No.59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职教通讯》投稿须知

    <正>《职教通讯》(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理工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一直秉持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刊宗旨,关注职教改革与发展,主要开设“理论前沿”“专题研究”“职教治理”“高等职教”“师生发展”“比较教育”“改革探索”等栏目。本刊欢迎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惠赐佳作!来稿要求1.来稿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字数以7000—15000字为宜,优质稿件可不受字数限制。

    2025年10期 No.59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