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政;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质量的评价,应从对教材文本的静态分析转向对教材使用质量的评价。基于场域理论,运用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模型和雷萨特的“四主体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场域包括教师、学生和知识三个主体,其中教材在教师、学生与专业知识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这构成了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使用质量评价的新的理论框架,即从专业课教材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学生与知识三对关系的能力入手,构建专业课教材使用质量评价新范式。该评价范式的目的在于激励教材的编写者和编辑团队更加注重教材的使用价值,评价指标的设计应由指向教材本身转为指向教材调节功能的落实情况,评价方法应由分离式评价转向整合式评价。
2025年09期 No.592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孙帅帅;
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重要制度。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能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弥补我国职业教育部分教材短缺以及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具有通用性、高质量性和规划性等特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存在内部协同性不足、品类和数量契合度不高、遴选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未来应科学规划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品类和数量,采取分类遴选的方式遴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制度。
2025年09期 No.592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朱浩然;王涵;陆敏艺;关珊珊;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材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英国、法国和德国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管理和评价机制的比较研究发现,三国职业教育高质量教材的生产过程体现出共通的质量观:内容必须严格匹配国家课程框架与行业需求,体现合规性与职业导向性;教材需围绕学习者展开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任务与多样化形式,支持学习个性化与教学差异化;教材开发需嵌入系统性的质量保障机制。高质量教材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媒介,更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教育公平以及联通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桥梁。
2025年09期 No.592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